2025年,好房子建设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提炼和交流地方在好房子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7月25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主办,天津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中建地产、中国金茂、绿城中国协办的“2025好房子观摩交流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住建行业主管部门、学协会、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等200余人出席会议。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整理了会上嘉宾发言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近年来,好房子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住建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同时明确要求,要像造汽车一样去造房子,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服务上全面升级,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为推进好房子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到质量监管,全方位支持好房子发展。
为完善好房子建造标准,相关部门从建筑层高、电梯、隔音、绿色、智能、无障碍等方面入手,发布了一系列住宅项目规范。2024年2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研编的《好住房评价标准》顺利通过审查。该《标准》确定了好住房评价指标体系以“宜居、低碳、智慧、安全、和美等”6类核心指标,下设23个二级指标,并且每项二级指标下分为基础项和提升项两类。
2024年10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研编的《好住房技术导则》《好小区技术导则》《好社区技术导则》和《好城区技术导则》相继通过审查,为全国各地区开展“四好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引领和技术支撑。这些导则不仅体现了新方向、新界定、新理念和新体系,还强调了全龄友好设计、系统化防灾减灾设计、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等创新亮点。
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在层高、功能设计、安全性、绿色智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替代了此前分散的旧规条文,标志着我国住宅建设进入品质升级新阶段。
同时,建造好房子的技术支持不断加强。强化科技驱动,研究面向未来的好房子建造技术,组织筹建新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动“数字住建”落地实施。如,2023年12月24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牵头,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中碳数字实验室、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共建好房子人居科技实验室。
另外,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浙江省推进“浙砼管”和“安心收房”应用场景建设,提升预拌混凝土质量和防范化解房屋质量纠纷;上海、北京大力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IDI),保障住宅工程质量;山东省滨州市引入二维码,完善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提高工程透明度。这些地方实践为全国“好房子”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要规划好。职住平衡、出行便利、配套齐全是好房子规划的基本原则。应处理好住宅区与商业区(工业区)的关系,注重城乡风貌、地脉文化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完善医院、学校、菜市场、超市等日常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养老、托育场所的建设;构建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提供充裕的停车空间和充电场所;建设公园、体育馆等文化休闲场所,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好房子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设计好。美观、好用、绿色、智能是好房子设计的核心理念。应注重建筑、园林、公区装修和标识系统的整体协调,打造宜居环境;优化户型、室内装修和内部公共配套设计,满足不同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需求;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污染和噪音,提升居住健康性;推进物业服务智能化、检测监测智能化和空间使用智能化,提升居住便捷性和舒适度。通过精心设计,让好房子更加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要施工好。好材料、好工艺、好管理是好房子施工的关键要素。应推广绿色新型建材的集成应用,提高建筑质量;发展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健康建筑,提升施工效率和环保性能;推进工业化、规模化建造和智能建造,利用建筑机器人和BIM技术提高施工精度;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通过高质量施工,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四要运维好。守牢安全底线、维护长期品质是好房子运维的核心目标。应不断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和智慧运维;建立健全房屋全周期管理制度,完善房屋的体检、养老和保险制度;加强房屋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科学运维,让好房子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为人民群众提供持久、优质的居住体验。
总之,好房子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经之路,是新阶段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原点”和“起点”,是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赛道,是房地产新发展模式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明确标准、强化科技驱动、完善政策支持、加强质量监管等措施,我们必将推动好房子建设取得实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居住环境。(根据作者发言资料整理,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