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超大城市实际,在“空中”造绿,已成为上海多维度拓展生态空间的重要增长点。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近日宣布,2024年全市建成立体绿化43.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40万平方米的年度建设目标。
通俗来讲,立体绿化是指布局在建(构)筑物上的各种绿化形式。在上海,立体绿化形式丰富,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棚架绿化、沿口绿化四大类。具体采取哪种形式,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是基本原则。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建成的立体绿化重点聚焦与市民群众出行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和空间,如:桥柱、体育场围网、公厕墙面、变电站立面、高架桥下空间、交通枢纽上盖等。
长乐路上的馨园内,有一处地铁站点的通风井,与周边风景格格不入。通过巧妙的垂直绿化设计,一个个白色的金属攀爬架围住通风井,和覆盖在通风井外墙的网格一起,成了安吉拉月季攀爬的乐园。花朵盛放时,路过的市民游客满眼都是迷人的粉色。
大叶公路(肖杰路至金海公路)上的高架桥也看中了月季,用鲜艳的花色“洗”去沉闷的灰色。在安吉拉、弗洛伦蒂娜等品种的月季以及红木香、意大利络石等开花植物的映衬下,桥下空间成了迷人的欧风花园。桥面,数千个高架花箱里开满了三种精心挑选的月季:粉色的“仙境”、红色的“北京红”、黄色的“金凤凰”,让来往的司机、乘客心旷神怡。
和早期的“默默无闻”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立体绿化在高效利用空间的同时,以更新颖美观、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的方式呈现。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西藏北路曲阜西路西南角的立体绿化版《梦》。这面静安区最高的垂直绿化景观墙用不锈钢板打底,运用多彩植物“绘画”,还预埋了灯光带,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能给人美的震撼。
漫步在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顶楼,一座4.5万平方米的空中花园让人暂时忘却了脚下的垃圾厂——每天这里可以处理3000吨干垃圾和800吨湿垃圾。这座花园的设计主题是“长江守护者”,分为“向雪山致敬”和“长江东去”两个区,定期开放,用全新的科普方式,让市民游客认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不是见缝就能插绿,也不是插绿就一定能活,立体绿化的技术含量其实相当高。为减少后期养护的成本,“经济适用型”绿化成为上海营造立体绿化的首选。
平型关路上的绿墙就放弃了“四季绚烂”的思路,转而追求常年的绿意,这里用了鸟巢蕨、金叶石菖蒲、鸭脚木、瓜子黄杨、千叶兰、彩叶草等40多种植物,共同特点是耐阴,因为周边行道树和楼房较多,墙面光照不太理想。这些习性近似的植物“组团”后还有较好的共生性,避免个别品种疯长,抢占其他植物养分导致其他植物衰败的情况,减少了后期养护成本。
这种可持续理念也体现在新江湾城环卫停车场的屋顶和外墙。佛甲草、红叶石楠、绣线菊、金森女贞,以及千叶兰、花叶络石、阔叶山麦冬,都是适应和“续航”能力较好的绿植。
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至今,全市已建成立体绿化172万平方米,距离“十四五”期间新建20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近日,福建省福州住房公积金中心(以下简称“福州中心”)利用数字化手段,重构单位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业务流程,引入“数智”惠企理念,运用电子签章、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业务凭证、授权信息在线生成,申请人自主签署,有效减少对纸质材料的依赖,解决用章和签字隐患,助力福州市营商环境建设提档升级。
自《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安徽省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马鞍山中心”)主动“融圈入群”,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核心要义,在跨区域服务协同、数字赋能革新、释放政策红利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奏响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协奏曲”。
成都道与湖南路交口,数根银灰色升降路桩缓缓升起,将车流挡在街区之外。历经数月的保护性修缮与功能升级,天津市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中的“民园1920街区”改造工程近日全面竣工。改造后的街区串联起民园广场与五大道公园两大城市地标,为五大道这一百年历史街区注入全新活力。
针对传统管理模式下检测、生产、施工环节信息割裂等现象,山东省菏泽市创新思路,构建起“检测机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施工现场”三场联动全链条智慧管控体系,保障建设工程质量。
专家解读 浦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蓄 助力市场持续修复企稳